寧強縣青木川鎮“一腳踏三省、一業旺百業”,“輔唐宴”、“回龍魚”、“青木茶”等特色農副產品讓這個生態文旅小鎮名聲遠揚。青木川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時值春暖花開,走進青木川鎮的景區和村落,可以親身感受這里典型的涼亞熱帶景觀。
青木川鎮地處陜西省西南角陜甘川三省交界處,距寧強縣城110公里,103省道、金溪河、廣坪河從轄區內穿行而過,總面積208平方公里,轄5個村4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七千余人,有耕地11800畝,林地23.06萬畝,2021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00元。
青木川因境內遍布青木樹而得名,傳說中這里還有一顆上古時期種植的青木樹。這里明朝時稱草場壩,后建回龍寺,隨改稱回龍場,清同治年間稱永寧里,民國時稱鳳凰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或一九四九年后稱青木川。這里為秦蜀之咽喉,商賈云集的邊貿重鎮,也是兵家必爭之地,自古以來,在這里誕生了數不盡的令人津津樂道的故事。曾在中央電視臺熱播的電視連續劇“一代梟雄”的故事取材于青木川。
青木川古鎮歷史悠久。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間,距今已有600余年歷史。境內古建筑群保存完整且規模宏大,863米“回龍場”老街明清民居錯落有致,窗欞、門楣、瓦當雕刻精美,風格典雅,煙館、旱船房、輔仁劇社等景點遍布其中;魏氏宅院和輔仁中學系傳奇人物魏輔唐所建,輔仁中學總面積達8500平方米;境內尚存明清時期瞿氏、魏氏、趙氏、屠氏祠堂,以及通往川甘的商運古棧道、摩崖石刻等歷史文化資源;魏氏宅院、回龍場老街、古羌人墓地被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輔仁中學、瞿家大院被列入省級文保單位。
青木川旅游資源豐富。規劃了以青木川老街建筑群、魏氏宅院、寧強羌人墓地等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為節點的歷史文化景觀帶,以自然保護區、金溪河為主的自然生態景觀帶,以白龍湖、廣坪烈士陵園、金山寺抗震救災紀念廣場為主的環線旅游景觀帶。通過對景區文化的深度挖掘,傾力打造了一批極富特色的景點和街區,包括魏氏宅院博物館、老街抗戰必勝紀念館、瞿家大院、美食文化街、酒吧一條街等;同時策劃并開展了多項景區文娛活動,主要有羌族特色文藝表演、歷史故事情景演出、地方婚俗文化體驗、新孝親文化、體育賽事等。青木川古鎮于2014年成功創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先后榮獲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特色小鎮、全國十大鄉村旅游目的地和國家美麗宜居示范鎮等19項國家級榮譽,青木川景區被國家發改委編入全國122家鄉村旅游典型案例。
青木川自然資源富集。年平均氣溫13℃左右,氣候溫潤,四季分明,境內有馬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原始森林面積達6萬余畝,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分布有大熊貓、金絲猴、獼猴、羚牛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4種,二級保護動物17種,被動植物專家譽為“天然動植物基因庫”。古鎮周邊還有白龍湖景區、龍池山景區等,自然資源與文化資源相互襯托、相得益彰。
青木川公路交通便捷。距蘭海高速出口僅16公里,距蘭渝鐵路四川姚渡站僅6公里,108國道連接縣屬寧青公路穿境而過,是西安通往九寨溝旅游專線上的精品景區。
青木川文化特色鮮明。原屬羌漢雜居區,曾是入川的咽喉要道,也是重要的茶馬古道,更有秦隴古棧道見證著昔日貿易的繁華。三省交界的特殊位置使青木川成為秦蜀文化薈萃之地,當地文化風俗亦川亦陜,并帶有部分隴南文化特色,自古便有“風俗兼南北,語言雜秦蜀”之譽。羌族文化及民國時期形成的鄉紳文化對青木川也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多種文化交織碰撞是青木川文化的最大特色。
近年來,青木川鎮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扎實落實中央和省市縣決策部署,以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為目標,講好“青木川歷史故事”、“魏輔唐家族故事”、“紅色故事”、“三省交界故事”、“生態故事”、“古鎮民居故事”六個旅游發展故事,大力實施“旅游強鎮、文化興鎮、項目活鎮、生態美鎮、鄉村振興”五大戰略,經濟社會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態勢,文化旅游名鎮考核連續名列全省第一,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中國森林文化小鎮、國家衛生鎮、住建部首批中國特色小鎮、第四批“最美宜居”示范小鎮以及陜西省“十百千”工程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先后榮獲省級生態鎮、省級文化旅游名鎮、市級重點鎮建設先進鎮、市級平安單位等多項榮譽稱號。
青木川鎮全力以赴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鎮文旅產業再上臺階,重點項目藍圖繪就,人居環境不斷提質,鄉村振興風貌初顯。青木川鎮按照省住建廳等3部門印發的《2021-2022年鄉村振興示范鎮建設工作要點》要求,及時成立了工作專班,制定了示范鎮建設實施方案,穩步推進“七個一”工作,完成了示范鎮建設宣傳標識,開設了示范鎮建設微信公眾號。在規劃編制上,以產業融合、生態宜居、分類推進、共同締造總原則,積極編制示范鎮鎮區風貌、鄉村振興示范鎮建設、美麗宜居示范村“三圖一集”、海綿城鎮建設、園林城鎮建設五個專項規劃設計。在項目建設上,按照開工一批,謀劃一批、儲備一批的總體思路,編制上報了省級鄉村振興示范鎮五年項目庫,計劃5年實施項目70個,總投資8.3億元,其中2022年實施建設項目14個,總投資1.5億元。按照“正排時序、倒排工期、掛圖作戰”的要求,對2022年重點項目建設落實了包抓責任,目前各個建設項目進展順利。同時,下大力氣開展人居環境整治,重點打造南壩村、玉泉壩村人居環境示范節點;一方面抓內生動力,立足區位優勢加大宣傳力度,開展“雙招雙引”工作,積極引導民間資本投入景區開發,鼓勵群眾投身文旅產業發展,以產業發展促鄉村振興。